红外测油仪是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吸收原理,专门用于定量分析水中矿物油(总石油烃)含量的精密环境监测仪器。其核心技术在于对特定化学键振动能量的精准测量。
一、核心工作原理:红外吸收与朗伯-比尔定律
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遵循两个核心物理化学规律:
分子振动吸收原理:矿物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(CH?-、-CH?-、芳香环等)组成。当红外光(特定波长的中红外光)照射样品时,油分子中的甲基(-CH?)和亚甲基(-CH?-)的C-H键会选择性吸收与其振动频率一致的红外光能量,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。
朗伯-比尔定律:该定律表明,特定波长下,红外光的吸光度(A)与样品中吸光物质的浓度(c)及光程长度(L)成正比,即A=εcL(ε为吸光系数)。这是定量分析的基石。通过测量吸光度,即可反算出油的浓度。
二、关键光谱分析技术:三波长测量法
为精确测量复杂的油品混合物,现代红外测油仪普遍采用三波长测量技术,以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并实现标准化测量。
测量波长(2930cm?¹,约3.41μm):此为亚甲基(-CH?-)中C-H键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,是测量矿物油含量的主波长。样品在此处的吸光度直接反映了油浓度的主要信息。
参比波长(3030cm?¹,约3.30μm):此为芳香环上C-H键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。测量此波长下的吸光度,有助于评估油品组成并对主波长测量进行校正,特别是当油品中含有较多芳烃时。
补偿波长(约2600cm?¹):此区域通常无明显油类特征吸收峰。设置此波长的目的是扣除背景干扰,如溶剂(四氯化碳或四氯乙烯)的轻微变化、样品池壁的散射或悬浮颗粒物的影响。
最终,样品的吸光度由公式计算:A=A????-[A????×(α/β)](其中α、β为仪器校正系数)。此方法有效消除了非烃类物质的干扰,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对不同油品的适应性。
总结:红外测油仪通过精准捕捉油分子C-H键的红外特征吸收,并运用三波长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校正和抗干扰,最终依据朗伯-比尔定律实现对水中矿物油的高精度定量分析,是环境监测领域的方法。